□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高麗
1月8日,一場突發疫情襲擊津城。這一天,也是天津新增本土陽性病例最多的一天——單日新增20例。
“通過病例關系和傳播鏈條來看,至少已經傳播了三代。”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下一步疫情走勢,不排除在封控區、管控區和防范區之外,出現陽性感染者的可能。 當日24時,天津市疾控中心完成新增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。經分析比對,并經中國疾控中心確認,該市津南區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均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,其傳播速度、隱匿性、穿透力都不同以往。
天津市委、市政府連夜開會作出部署,并決定立即啟動全市全員核酸檢測。全市各級干部、各界群眾迅速行動起來,疫情防控工作正全面展開。
1月9日清晨7時,天津津南、西青、東麗、南開4個區拉開核酸檢測帷幕,其余12個區于1月10日7時進行全員核酸檢測。
天津市婦聯第一時間向全市各級婦聯組織、廣大婦女姐妹發出倡議:希望廣大婦女姐妹帶頭戰“疫”,從自己做起、從自家做起,守好自家門、管好自家人,守護“小家”為“大家”,倡議書簡短有力,情真意切。
巾幗戰“疫”,井然有序
“沒時間吃飯,泡一袋過期的酸湯面,甚是美味。”午夜,剛剛下班的天津市武清區下朱莊街婦聯主席高春燕發了一條朋友圈,依然幽默樂觀。
四個小時后,高春燕就要起床再次沖到疫情防控一線,組織協調婦女干部、12支“媽媽管護隊”和巾幗志愿服務隊,平均2人一組,全力支援65個核酸檢測點位工作。這股巾幗抗疫力量,分工明確、井然有序,有的專門負責樓門棟到點位引領,有的負責現場秩序維護,有的負責協助居民掃碼登記。
為了方便大家“掃碼登記”,“媽媽管護隊”們別出心裁,將二維碼貼在成員的前衣和后背,看到前來檢測的人群,“媽媽們”站得筆直,好讓對方“掃”自己。沒有人時,她們才稍微松松勁兒、跺跺腳,讓凍得僵硬的身體暖和暖和。
“崔大姐60多歲了,是我們的社區婦聯執委,從早上6點一直工作到現在。”高春燕向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動容地說,身邊凝聚著這樣一群女性力量,讓她動力無限。
1月10日,農歷臘月初八,早上6點鐘,天還沒亮。濱海新區婦聯干部何美喝了一碗母親精心熬制的臘八粥之后,便趕到濱海新區新北街道貽成豪庭社區,穿上白色防護服,迅速加入全員大篩查的志愿服務隊伍中。
“媽媽一早給熬了臘八粥,讓我暖暖和和上崗。這里的無數人早出晚歸、披星戴月,只為守護萬家平安!”何美說,和她一起并肩戰斗的很多女醫務人員、社區工作人員、機關下沉干部、巾幗志愿者,都是從溫暖的“小家”出發,去守護“大家”的萬家燈火。
全力以赴,彰顯“她”力量
按照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部署,濱海新區婦聯第一時間召開戰前動員會,將機關干部分成下沉服務組、宣傳發動組、心理咨詢組、后勤保障組,4個行動小組按照分工安排,到指定轄區從事維持秩序、登記信息、咨詢服務、維護穩定的工作。
社區工作者人手不足,巾幗志愿者立馬頂上,為被隔離人員和各檢查站的工作人員送餐、送物資,為社區居民買菜送藥,答疑解惑。輪到這棟樓檢測了,她們就拿著“大喇叭”喊話,一遍遍提醒居民帶好證件、有序排隊、測溫,不斷地爬上爬下,敲開一戶戶家門溫馨提醒,以暖心行動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。
“第一次穿防護服,心里真忐忑。”北辰區婦聯干部韓雯雯早上5點10分就到達了檢測點位,這是她首次負責檢錄工作,“防護面罩帶上之后,伴隨著呼吸,面罩瞬間白蒙蒙一片,很模糊,很怕自己沒干好耽誤事兒。”
一個、兩個,檢錄到第三個時,韓雯雯就有了信心,當有人對她說“辛苦了”“謝謝”時,她說心里很溫暖。四個小時后倒班時,全然不知手腳凍得麻木,只記得自己換了三個口罩,都是因為汗水濕透了口罩。
王麗娜,是北辰區最美家庭代表,接到婦聯召集巾幗志愿者的通知,她自告奮勇主動承擔了接送醫護人員去社區的工作任務。10日凌晨4點就發動自家車預熱,說是要讓醫護人員在寒冷的早晨感到一絲溫暖,而且表示,“不管多晚,我都要來接她們……”
三九隆冬,天寒地凍。這座城市正在全力以赴迎戰奧密克戎,這場戰“疫”中,永不缺失的是一支樂觀堅強、極具凝聚力的女性力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