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1日,天津宣布:全民阻擊奧密克戎戰疫中,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,實現了社會面清零。
消息一經發布,全市振奮。防控成果來之不易,仍不可掉以輕心。對婦聯組織來說,防控“大戰”亦是“大考”,考驗著全市四級婦聯的組織體系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。
連續半個月的奮戰,無論是群眾評價,還是媒體報道,都為天津女性打了令人驕傲的“分數”。全市婦聯系統上下一盤棋、擰成一股繩、織密一張網,在街鎮社區,在網格卡點,在冷風寒夜,做娘家人,送溫暖情。
令人破防的巾幗抗疫場景和故事不計其數。這其中,在一線堅定守護的“媽媽管護隊”發揮了獨特作用,她們也是天津眾多抗疫女性的一個縮影。
“忘記我們的歲數,我們就是90后”
“巾幗英雄多奇志,不讓須眉奮當先。
疫情兇險立軍狀,鏗鏘玫瑰勝木蘭。
……”
這首《戰疫情·贊巾幗》是天津市武清區下朱莊街道一位社區居民,感動于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廣大婦女,滿懷感激與欽佩之情,寫給街道婦聯“媽媽管護隊”的詩歌。
全市核酸檢測工作啟動以來,下朱莊街道婦聯迅速組織發動分布在各個社區的12支“媽媽管護隊”,緊急集結,積極投身到街道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,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,助力全員核酸檢測工作。
“媽媽管護隊”成員的年齡分布從50后到90后,但無論年齡大小,均不畏嚴寒,星夜堅守,用女性特有的溫柔和善解人意,安撫和紓解著人們面對疫情產生的恐慌與急躁的情緒。
“請大家保持距離,看好孩子,注意安全!”“登記完信息請您這邊走,別著急。”每一次核酸檢測,這12支“媽媽管護隊”隊員均在凌晨4點到達全街77個核酸采集點位,仔細檢查場地,布置好設施,引導居民有序排隊。在她們的耐心引導和答疑解惑下,現場秩序得到有效維護,檢測流程得以高效運轉。
四次核酸篩查的現場,都有五位身著“媽媽管護隊”馬甲的阿姨,她們從黎明到夜晚,寒風中,一直堅守在崗位上。
“五位阿姨全都60多歲了,考慮到她們年齡偏大,原計劃不用她們參與這次檢測工作,但這幾位阿姨均主動請纓。”下朱莊街道婦聯主席高春燕起初有些擔憂。
吳振霞阿姨爽朗地勸慰道:“忘記我們的歲數,我們就是90后。”吳寶苓阿姨自豪地說:“我這么多年的婦女主任,我說話大家都樂意聽。”李玉茹阿姨也說:“我們是老將出馬,一個頂倆。”
她們放棄休息時間,加班加點展開工作,在第一次篩查前,就通過網格微信群、電話和入戶宣傳等方式,向居民發布檢測公告,詳細講解注意事項,及時安撫群眾情緒。
下朱莊街道工委書記張朝陽說,有“媽媽管護隊”在,讓人放心。
巾幗出列,請戰出發
作為全國婦聯系統先進集體,下朱莊街道婦聯鑒于疫情復雜嚴峻的形勢,挑選精干力量,迅速成立一支后備應急隊伍——“巾幗紅”媽媽管護突擊隊,遞交請戰書,志愿參與抗“疫”工作。
“時刻準備著,隨時聽候調遣,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疫最前線去。”10名中青年婦女在請戰書上莊嚴摁下火紅手印。
1月15日,“巾幗紅”媽媽管護突擊隊正式成立。10名成員均為有過疫情防控經驗的基層婦聯主席、婦聯執委、媽媽管護隊成員,具備身體條件好、基層工作經歷豐富等優勢。
高春燕義不容辭成為這支娘子鐵軍的隊長,她做群眾工作多年,具有較強的應急處突、安全防范和穩控經驗,只是疫情發生前,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,腰椎、肩胛過度勞損不得不臥床休息。疫情開始后,她身著護具上火線,制作點位圖、人員分配表,組織協調婦聯執委、巾幗志愿者形成一盤棋的局面。
副隊長丁云靜,作為社區婦聯主席、居委會副主任,始終盯牢點位,她們社區約5000余人,開設了5個核酸檢測點位,她發揮自身的優勢,配合著年輕的社區書記,協調、指揮、調度,有條不紊,頗有排兵布陣的風范。
隊員邵寶青,社區婦聯執委,她和愛人均在核酸點位一線,家中兩個孩子,大兒子正在緊張地備戰高考。和所有母親一樣,她也希望能夠按時回家,給孩子們做頓可口的飯菜,給高三的兒子補充補充營養。但看到婦聯發出的突擊隊號召,她第一時間響應,她說,“愛人和孩子都非常支持,舍小家,為大家,值得!”
一邊準備隨時出發,一邊牢牢堅守在社區疫情防控各個點位上,這是一只關鍵時刻站得出來,危急關頭豁得出去的巾幗隊伍。在四篩核酸現場,隊員們第一時間到達,現場檢測后,還要帶著醫生入戶,為行動不便的居民上門檢測,上下爬樓,腿像灌了鉛似地沉重,有的甚至累得直接癱坐在冰涼的地板上。但下一次,她們又精神抖擻地出現在點位上,無一人請假,無一人退縮。
“黨有號召、婦聯就有行動”。天津市武清區婦聯以“媽媽管護隊”為抓手,第一時間發出倡議,號召全區各級婦聯組織、巾幗志愿者團結一致打硬仗、眾志成城抗疫情。4個小時,1000余支隊伍,10000余人挺身而出,將“溫暖、細致、愛心”的服務印記鐫刻在群眾心里。
文字來源:中國婦女報
圖片來源:武清區婦聯
|